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
一是明知发生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即行为人明确知晓事故发生,却未作任何处理直接离开。
二是当事人自认无责,驾车离开事故现场。部分人错误判断自己在事故中无责任,从而一走了之。
三是有酒驾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候处理,弃车离开又返回。存在酒驾、无证等违法情形,报案后未等处理结果就离开,之后又回来。
四是送伤者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虽将伤者送医,却未向警方报案,还无故离开医院。
五是送伤者就医,留下假信息后离开。留下虚假身份信息,以便逃避后续责任追究。
六是接受调查期间逃匿。在警方对事故进行调查时,逃避接受调查。
七是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情。离开现场并否认发生事故,然而有证据能证明其应当知道事故发生。
一旦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将面临严重法律后果,会加重责任承担。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关于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的问题,骆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如下: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如下:
1. 明知发生事故:肇事者必须知道自己引发了交通事故。
2. 逃避法律追究:为了逃避承担事故责任而逃离现场。
3. 离开事故现场:包括直接驾车逃离、弃车逃离等形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将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1. 明知发生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 当事人认为自己无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 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 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 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 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 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其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的。
8.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未留真实信息且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 明知发生事故:当事人知道自己引发了交通事故。
2. 逃避法律追究:为避免承担责任而逃离现场。
3. 离开现场:包括直接驾车逃离或弃车逃离等多种形式。
具体情形有: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无责任而驶离;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送伤者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送伤者就医后留下假信息且离开;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协商未达成一致或赔偿不足后未留真实信息且强行离开等。只要符合上述标准或情形,即构成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较为复杂且严谨。
首先,行为人必须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意味着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事故的发生存在关联,而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开现场。比如,车辆碰撞到物体或者与其他车辆、行人有明显接触后,驾驶人应当能够察觉到发生了事故。
其次,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这表现为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积极履行救助伤者、保护现场、报警等义务,而是选择驾车或者弃车逃离现场。例如,事故发生后,驾驶人没有停车查看情况,而是直接加大油门快速驶离,这种行为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
再者,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包括从事故现场直接驾车逃离,或者虽然没有立即逃离,但在接受调查期间擅自离开等。比如,在现场等待一段时间后,趁交警不注意偷偷溜走,也属于逃离现场的行为。
最后,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在事故发生前就有故意逃避的意图而离开相关区域,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只有符合以上这些标准,才能准确认定为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景宁看守所地址 奉贤区看守所电话 黄山律师 龙港律师 苍南刑事律师 庆元法律咨询 海盐县律师网 台州市路桥区律师网 龙泉市律师网 新昌县资深刑事律师 缙云县专业刑事律师 舟山市刑事律师咨询 龙泉市刑事律师咨询 杭州市上城区律师网 杭州市拱墅区律师网 宁波市海曙区律师网 杭州滨江房产律师 温州龙湾刑事律师 青田刑事律师 杭州滨江律师 湖州南浔律师 安吉律师 湖口律师 杭州萧山律师事务所 宁波江北刑事律师 黄山刑事律师 松阳法律咨询 金华律师事务所 兰溪律师事务所 杭州西湖律师 九江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滨江律师 杭州西湖律师 衢州衢江律师 杭州拱墅律师 杭州临安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金华婺城律师 杭州余杭律师 温州龙湾律师 江山律师 湖州律师 宣城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杭州富阳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青田刑事律师 杭州萧山刑事律师收费标准 衢州律师 永康律师 庆元律师 黄山律师 杭州律师